2024-2025届大学生就业参考:周鸿祎谈“先就业再创业”的底层逻辑与专业选择建议
刚从大学出来的年轻人,不少揣着“毕业就当CEO”的想法——懂互联网、有奇思妙想,但这恰恰是周鸿祎提醒“要慢半拍”的原因。他用自己和身边人的经历说:“我不赞成一毕业就创业,先去大公司学经验,比瞎闯稳妥得多。”
我当年当黑马大赛评委时,见过这样一个团队:研究生做的脸部识别项目拿了奖,VC给了融资后,团队心态一下子飘了——没去打磨产品和用户反馈,一年过去,技术没变,但商业上没任何进展。这不是技术不行,是缺了创业必需的“落地能力”:
第一,好产品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,得跟着用户需求“小步改”。你得懂怎么抓痛点、调功能,这需要时间磨;
第二,光有技术不顶用,得会“卖”产品。用户不知道你好,再牛的技术也变不成收入;
第三,要融资得懂资本。怎么跟投资人谈估值、拿多少钱、怎么花,都是学问——钱花错了,公司立马垮;
第四,公司做大了要管人。几个人的时候热火朝天,到200人时没人干活?管理混乱能把之前的努力全白费。
这些能力,不是毕业就能学会的——周鸿祎自己当年也创业失败过,后来加入别的公司学经验,才成了后来的“红衣教主”。他说:“创业像打怪升级,得先找个‘练习场’。广义上的创业不是放弃梦想,是先去成功公司学本事,找师傅、拿资源,还有人替你交‘学费’。”
说到专业选择,2024年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:计算机类整体就业率89%,但人工智能方向毕业生同比增30%,部分企业初级算法岗已出现饱和——建议选“AI伦理”“智能系统运维”这类细分方向,避开纯理论的“内卷”。而“十四五”规划里重点提的新能源、生物医药,对应“新能源材料”“生物制药工程”专业,未来3年行业岗位需求年增20%以上,2025年国家发改委还明确支持这类产业的人才培养。
再看地域差异:临床医学专业,一线城市三甲医院岗薪资18-25k/月,落户有加分;新一线比如成都,市级医院薪资12-18k,落户需社保3年;二线比如南昌,县级医院薪资8-12k,落户更宽松。选专业时得算清楚:想去一线城市闯,得挑岗位需求大的;想在老家发展,得看当地产业匹配度。
还要避坑:2025年人社部新增的“人工智能训练师”“量子计算工程师”,对应计算机、数学类专业,一线城市起薪15k/月,但部分企业已出现“招了不用”的情况——建议选跟“AI+医疗”“AI+教育”结合的方向,别碰纯理论的初级岗。
周鸿祎说:“机遇留给有准备的人,但准备不是毕业就开公司,是先去学怎么当员工,再学怎么当老板。”对大学生来说,与其急着“ solo 创业”,不如先找个平台攒经验、摸规律——等有了资源和管理能力,再单干的成功率,肯定比“裸创”高得多。
本文采摘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http://www.xgkguide.com//jiuyeqianjing/509.html